Search

甲洞的舊區,幾乎就是由食肆與食肆連結起來的,住在這裏的話,口袋裡只要有一點錢就不會餓死,只怕選擇困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甲洞的舊區,幾乎就是由食肆與食肆連結起來的,住在這裏的話,口袋裡只要有一點錢就不會餓死,只怕選擇困難。我住的地區毗鄰甲洞,另一個相連的地區則商場與新商區林立,餐廳頗多,卻乏善可陳,越吃越憂鬱。週末心情不好,就會去甲洞覓食。這次找到據說是甲洞最好的三間庒豬肉丸粉之一。

三間庄大概是雪隆區最多標榜“正庄“或“正宗”的麵食了,到底三間庄是哪裡?我曾經以為是Sekinchan的諧音,後來才知道市中心Kota Raya那一帶曾經有個地方叫三間庄,並非正式的路名,只是一個地標,像“大樹頭炒麵”那樣的地標名,叫三間庄豬肉丸粉是因為小販在只有三間店面的路邊擺攤。那是唯一的歷史線索了,有多真實呢?Google一下,也還真的有人自稱是傳人。飲食這件事,“正宗”或“正庄“這些字眼,像“馳名“或”檳城“一樣,你說他有意義也可,只是放個自爽的也可,幾天前朋友打包了個巴生的福建麵,也沒說正不正宗,就是好吃。庶民飲食多半容易被抄襲複製,做出來卻各有千秋。

有一次跟個賣三間庄的閒聊,他說“正庄”的意思是他們都跟同一個供應商拿貨,雪隆區有一個比較大的豬肉丸生產商,他們就是“正庄”,而且為了擴充市場,他們甚至有提供教學,免費教你如何開檔,如何做一碗豬肉粉。他說,雖然材料來自同一個供應商,甚至跟同一個供應商學,做出來的味道各有不同,秘訣在醬料與豬肉碎的作法,不同的人會在基礎上進行改良,而他的改良就是醬料加了自己熬燒臘的油。

那天跟年輕朋友說起,也沒有什麼真的是原創的了,現在人們進行的是組合與改良,原創越來越稀有,你總能從一個作品裡看到別的作品的影子,越是強調“正庄“或”正宗“,老實說,你高興就好了。三間庄已經不存在了,埋在Kota Raya之下,有一天Kota Raya也會消失,變成別的地標,城市的新陳代謝就是這樣,苦苦要留住什麼,是一種哀傷也說不定。

誒?我忘了說這碗豬肉丸粉好不好吃?這店的前方旁邊,都有家“正宗”的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除了寫字,就是喝酒,不一定快樂,但就是活著。
一個寫詞人。 一個男人。 一個人。
View all posts